时间:2025-11-05 09:35:19
宝子们,听好了!在卫生高级职称评审申报这场“大战”中,科普作品可不是那种可有可无、随便加分的“小透明”,它可是实实在在、必须全力争取的“关键项”!相关政策那可是明明白白地写着呢。
现在啊,好多地方都清清楚楚地规定,科普作品是职称评审里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。更厉害的是,有些地方还进一步要求,科普作品必须在省部级以上的平台发表才行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要是没达到要求,那评审之路可就难走咯!
想象一下,在众多申报者中,一篇优质的科普文章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,能让你在职称评审的舞台上脱颖而出,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。所以啊,可千万别小瞧了科普作品的力量。
类型:你得把作品类型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来,是“公众号文章”“短视频”“线下讲座”,还是“科普书籍”,都得对应评审认可的类别来写,可不能含糊其辞。
标题/主题:标题和主题可是作品的“脸面”,得能直观地体现科普的核心内容。比如“高血压患者怎么吃?5个家常菜口诀记牢”“儿童流感和普通感冒的5个区别”,这样的标题一看就让人知道你要讲啥。
创作时间/发布平台:不同类型的作品,标注方式也不一样。文章要写清楚发布日期和公众号名称;视频得标明上传时间以及抖音/视频号ID;讲座则要写上举办时间和地点。这样评审专家一看,就知道你的作品是什么时候、在哪里发布的。
如果是合作作品,就标注“合作作者”;要是自己独立创作的,就标注“独立作者”。同时,还得明确你的署名位置,比如“合作作者”“主要参编”。可一定要符合评审对署名的要求,千万别“挂名”凑数,不然到时候可就白忙活一场啦。
还得标注关联职业身份,写上你所在的医疗机构和职称,像“XX市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”。这就好比给作品贴上了一个专业的标签,能体现科普的专业性背书。
三级医院和省市级公共卫生机构的申报者,得获得市厅级以上(含省级以上一级学会)的科普奖,而且限第1位,或者在官方媒体发布科普作品,累计达到2项。
二级医院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的申报者,要求稍微低一点,获得市厅级以上(含省级以上一级学会)的科普奖(限第1位)1项就行。
三级医院和省市级公共卫生机构的申报者,不仅要获得市厅级以上(含省级以上一级学会)的科普奖(限第1位),还得在官方媒体发布科普作品累计3项。
二级医院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的申报者,获得市厅级以上(含省级以上一级学会)的科普奖(限第1位),或者在官方媒体发布科普作品,累计达到2项。
所有科普作品都得是面向大众普及本专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,可不能弄虚作假。得提供作品原件、获奖证书、视频网址或采访函等材料,来证实科普作品的真实性。
省市广播电视报刊:包括省市级日报,其中省级日报还有农村版呢;安徽卫视(包含安徽卫视的其他频道)、地市卫视(不包含地市卫视的其他频道)也都算在内。
省级以上行业报刊:主管单位得是省部级单位,主办单位是市厅级单位,比如健康报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省市级卫生健康委官方媒体:省市卫生健康委官网和官微都在这个范畴里,像健康安徽公众号就是其中之一。
科普文章类要求以第一作者发表,字数得≥1500字/篇。
科普音视频包括科普讲座、专场访谈和广播类节目等,时长得≥15分钟/次。
如果是文字类的作品,像文章或者书籍章节,得附上完整原文或者关键章节。要是文章比较长,还可以附上“内容摘要+重点段落”,把核心观点突出出来,让评审专家一眼就能看到重点。
视频类的作品,得附上视频链接和文字脚本,或者来个“5分钟内容大纲”。比如说,“0 - 30秒:儿童发烧要不要捂汗?误区解答;31秒 - 2分钟:正确物理降温3个方法;2分01秒 - 5分钟:什么时候必须去医院?”这样一写,评审专家就能清楚地知道视频里都讲了啥。
线下讲座的话,得附上PPT核心页和演讲大纲,重点要体现“互动设计”。比如“现场演示正确洗手步骤,邀请观众上台模仿”,这样能让讲座更生动有趣,也能体现你的组织能力。
标注知识来源:得注明知识是从哪里来的,比如“本文内容参考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(2023版)》”“数据来源于XX疾控中心2024年健康报告”,可不能“随口科普”,不然可信度就大打折扣啦。
突出“去专业术语”设计:为了让大众能更好地理解,得把一些专业术语简化。比如在材料中备注“将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’简化为‘冠心病’,用‘心脏血管堵了’解释病因,方便中老年人理解”,这样就能证明你懂得“怎么让大众听懂”。
线上作品:文章得附上“阅读量+点赞量+转发量”的截图,比如“单篇阅读XX次数,点赞XX次数,分享XX次数”;视频则要附上“播放量 +评论量+ 收藏量”,像“总播放XX次数,评论区XX条用户咨询,比例为‘实用’‘学到了’等正面反馈”。这些数据能直观地反映作品的传播效果。
线下作品:讲座得附上“参与人数签到表”,得有参会人签名等证实方式,可不能伪造;还得有现场照片,要能体现你在主讲的场景,比如“与社区居民互动解答问题”的特写。书籍的话,得附上“发行量/借阅量证明”,可以是出版社出具的印刷数量单,或者是图书馆的借阅记录。
材料清单:在首页列个“科普材料汇总表”,标注序号、作品类型、标题、创作时间、核心证明材料,比如“1.公众号文章《...》 - 2024.3.15 - 附阅读量截图 +原文”。这样评审专家找资料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。
盖章/签字确认:涉及线下讲座、书籍参编等情况,得附上主办方(如社区、出版社、医院)的盖章证明,可不能自己“自说自话”,不然可信度就没了。
关联评审指标:在材料末尾可以简要备注“本科普作品对应评审指标中‘科普工作业绩’部分,符合XX专业评审要求”,参考当地卫健委文件,增强针对性。这样评审专家就知道你的作品和评审要求有多契合啦。
宝子们,掌握了这些科普作品在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中的要点,就相当于拿到了“通关秘籍”。赶紧行动起来,精心准备你的科普作品,为职称评审加油助力吧!
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,仅供欣赏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,仅供学习和参考。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,请来信告知(email:mlunwen@163.com),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。
特别声明:本站主要从事期刊杂志展示及介绍,不是任何杂志官网,不涉及出版及书籍 发行事务,特此申明。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互联网公开数据,如有侵权,请立即联系我们网站,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。
湘ICP备2022022905号-2 © 版权所有:湖南云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